深圳新聞網2025年10月24日訊 (記者 張凡)2025年10月13日是第36個國際減災日,主題為“投資韌性建設,提升防災減災能力”。深圳市規(guī)劃和自然資源局羅湖管理局響應廣東省開展2025年國際減災日主題點亮公益宣傳活動部署,開展防災減災線上科普宣傳活動。作為核心城區(qū),羅湖將韌性建設融入城市治理,在超強臺風“樺加沙”防御中快速完成設施加固、隱患排查與人員轉移;應對特大暴雨時依托精細化防控實現人員零傷亡、重大設施安全,以實戰(zhàn)實績彰顯防災減災硬實力,為主題宣傳提供了生動實踐支撐。

什么是國際減災日?
1989年,為促進風險意識及減災的全球性文化,聯合國大會倡議設立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。自2009年起,聯合國會議通過決議將每年10月13日定為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,簡稱“國際減災日”,旨在贊賞全世界民眾和社區(qū)為減少遭受災害風險做出的努力,并提高他們對所面臨風險的重要性的認識。
這個特殊的日子始終在提醒我們:災害風險從未遠離。深圳常見的災害包括臺風、暴雨、洪澇、山洪、高溫、雷暴、大霧、泥石流、滑坡、火災等。
災害無情,但應對有法。掌握這些實用避險知識,能讓我們在危險來臨時多一份從容:






防災減災的意義,不僅在于紀念與警示,更在于凝聚共識、全民行動。韌性建設離不開多元投入與全民參與。政府筑牢制度與物質基礎,企業(yè)以科技賦能防線,市民更要主動學習防災知識、參與應急演練、反饋安全隱患。防災減災沒有旁觀者,人人都是責任人。讓我們攜手行動,為城區(qū)韌性建設添磚加瓦,筑牢羅湖的安全屏障,守護共同家園。